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|
钢铁业产能过剩怪圈 |
双击自动滚屏 |
作者:admin 来源:本站 发表时间:2012-1-19 14:53:49 点击:989小】 |
产能过剩怪圈
产能过剩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内钢铁企业。“十五”以来,我国钢铁产能持续快速增长,“十一五”期间,我国钢铁产量比上一个五年增长了2.75亿吨,增幅达80%,至2010年已占全球钢产量的44%。
到了2011年,国内钢铁产能产量继续稳步增长。2011年国内新增高炉63座,炼铁产能合计8559万吨,其中华北的唐山地区新增高炉最多。
中钢协副会长张长富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,2011年1~10月,钢铁行业投资再次出现明显增长,黑色金属矿采选、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65.2亿元,同比增长18.9%,2010年同期的增速只有1.6%,增速同比加快了17.3%。这表明,在产能过剩大背景下,钢铁行业仍存在产能扩张增长的现象。可以预见的是,这些投资都会逐渐在2012年后开始逐渐兑现为产能。
从数据来看,在近两年新增高炉中,有效容积达到3000立方米的仅5座,占比仅为6.5%。相比之下,有效容积为1000~2000立方米的占新增总量的74%。这表明中小型企业成为新增产能的主力军。
据媒体的统计,2012年预计新增高炉仍旧较多,计划新增高炉为32座,炼铁产能约4816万吨,其中长材及冷轧类产品新增产能较多。
据预计,在同时考虑淘汰落后产能的情况下,预计到2012年末,我国粗钢产能将达到8.7亿吨左右,炼铁产能净增仍超过1亿吨。即使在未来一年内将现有400立方米以下高炉全部淘汰,粗钢产能仍高达8亿吨左右。
值得关注的是,产能严重过剩的环渤海地区仍是投资热点地区。2011年1~10月份环渤海地区共完成钢铁项目投资额853亿元,占全行业投资比重的27.2%,投资增长的比重最大。
然而,环渤海地区已聚集了3亿吨以上的产能,产能已严重过剩,50%左右的产品需要向东西南北中各个方向扩散。
投资资金来源同样值得关注。2011年前10个月的钢铁投资中,非国有钢企的投资额是国有钢企投资额的2.1倍,比去年同期1.5倍还高,而且非国有钢企投资资金中2/3来自银行。其中国企投资额是1152.6亿元,同比微降0.38%。国企投资额中自有资金为594.2亿元,占到国有企业总投资的51.6%。而非国企投资额为2358.5亿元,同比大幅增长39.4%。非国企投资额当中自有资金为787.5亿元,占其投资比重的33.4%,超过1500多亿的非国企投资是借银行的钱。
据业内人士分析,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,与更多生产板材的一些国有大型钢铁企业相比,主要生产长材的民营钢铁企业利润空间要相对大一些,这些企业的生产规模往往不大,只有扩建生产线,才可能进一步降低成本,赚到更多的钱。
此外,与一些大型钢铁企业受困于国家原则上不核准新的钢铁项目相比,居于地方的小钢铁企业更容易违规上马新项目,由于钢铁生产也是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,有的地方政府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综合来看,2012年,我国钢铁行业将继续面临产能过剩压力的事实已毋庸置疑。
| 相关阅读: |
|
|
|
|
|